云阳网讯(记者 李新春)“同学们,谁想通过‘电话’问问艾青,写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时的心情?”
“我!”
“我要和作者对话!”
在实验中学的一堂语文课堂上,老师话音刚落,课堂瞬间活跃起来,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,一场跨越时空的“对话”正通过AI语音模拟系统展开。
老师轻点屏幕,虚拟通话界面弹出,“艾青”的声音缓缓传来,带领学生走进诗歌背后的情感世界。这一幕,正是实验中学将AI技术融入课堂,通过智能工具与传统教学的结合,为学科教学注入全新活力。
语文老师吕凤玲介绍道:“很多诗歌和文言文,对于学生而言,因历史时空的隔阂而理解困难。借助AI语音模拟系统,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,真切地感受诗人的特定情感,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。”
同样,化学课堂上也同样新意十足,传统讲台上的试管、烧杯“隐身”了,取而代之的是,AI技术构建的虚拟实验平台。
学生们手持触控笔,在平板上熟练地操作着氯化氢与锌粉的化学反应过程,屏幕中实时呈现出清晰、直观且完整的化学放热反应画面。
“我们用AI做实验,每个人都能亲身参与其中,不仅更清晰地观察反应过程,而且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,让原本危险的化学实验变成了充满趣味的探索之旅。”学生陆文一边演示模拟操作,一边兴奋地说道。
据介绍,除部分特殊学科外,实验中学目前已将包括语文、化学在内的大部分学科接入AI辅助教育。通过雨课堂、慧学星、希沃白板等AI教学辅助系统,可将教学设计、学情数据分析等基础工作智能化。
科任教师能够基于AI分析报告,精准掌握学生的知识盲区与兴趣点,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探究任务,使课堂真正成为服务学生发展的“专属成长空间”。
在教师办公室,化学老师袁千禧的电脑屏幕上,“慧学星”系统正实时生成最新的学情报告。他轻轻点开系统自动生成的类题拓展训练,认真研究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。
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,我们会把基础、复杂且耗时的工作交给AI完成,比如教学设计和数据统计等。教师则专注于如何更个性化地运用学习资源,将其融入合适的场景中,从而让学生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,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。”袁千禧老师介绍道。
作为全国科学实验校,实验中学正全力构建“AI创新教育实验小组”。未来,AI技术将深度融入学校备课、授课、评价全流程,推动课堂升级,为教学注入全新活力,让学生在科技的助力下实现更好发展。
云阳报第20200806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