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上千只鹭鸟宝宝在云阳彭溪河流域破壳,这场生命的新生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礼物,更是生态保护实践结出的硕果。从临水绝壁上密密麻麻的鸟巢,到绒毛未丰却充满生机的雏鸟,云阳用行动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内涵,也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了生动注脚。
彭溪河作为长江一级支流,凭借优良的水域环境与丰富的生物资源,成为候鸟栖息繁衍的理想家园。这背后,是当地对生态保护的持续投入与科学治理。无论是植树护绿、生态造林,还是湿地保护工程,每一项举措都在默默修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,为万千生灵构筑起温暖的港湾。如今,189种野生鸟类在此安家,正是对这些努力最有力的肯定。
通过网格化管护、科技赋能、组建护鸟志愿队等方式,云阳逐步构建起全链条鹭鸟保护体系。曾经"砍树挖笋"的粗放开发,如今化作"走路轻、说话轻"的护鸟公约;从院坝会普法到校园手工课堂,生态保护意识已融入日常生活,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自觉的跨越。这种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,带来实打实的生态效益——鹭群数量实现翻倍增长,青山绿水重现勃勃生机。
鹭鸟宝宝的破壳,既是生命的延续,更是生态保护成效的直观展现。只有秉持科学治理理念,守护好自然生态本底,才能让更多生命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光彩,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。
(记者 李新春)
云阳报第20200806期